厦门938路公交车路线时间表查询
历史上有什么遗祸千秋的决定?
魏文帝曹丕***纳陈群之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最终导致中华文明步入至暗时代!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的爆发,极大的消耗了晋朝的军事力量,使其国势急速衰退。于是,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相继乘机而起,到处攻城略地,并最终灭亡西晋。此后,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族为主的势力,在北方中原地区相继建立数个胡人***,与偏安东南的东晋对持,史称“五胡乱华”。
这段时期,由胡人所建立的各***,彼此间相互攻伐,战争不断。加上胡人***的统治十分残暴,胡人军队更是将汉族百姓当作“两脚羊”,肆意杀戮,充当粮食。在胡人势力的破坏下,北方中原的汉族人口急剧减少,社会生产力遭受惨重破坏,中原大地一片饿殍,赤地千里,原本灿烂的中华文明一时间陷入严重的衰退。
关于“五胡乱华”的成因,人们普遍将之归咎于西晋的八王之乱。但实际上,这个祸根却是在曹魏时代就已经种下了。
魏文帝曹丕废汉立国后,为了拉拢豪族门阀,巩固自身的统治,于是便***纳了陈群的建议,以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作为选官制度。这项制度,把人才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而人才的分级并非按照个人的能力和德行来衡量,而是由个人的出身所决定。
如此一来,政治仕途便完全被豪族门阀子弟所垄断,广大寒门子弟即便再有才学,也无法越过这道等级壕沟。
也正因为这些制度的推行,使得朝廷选官用人,只论出身,不论能力,最终导致许多文官武将才不配位,官僚系统急速腐化,文恬武嬉。而在如此黑暗、僵化的制度统治下,失去活力的汉族正统王朝,无力在军事上对本就凶悍的北方游牧民族势力进行压制,最终才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历史悲剧!
所以说,当年魏文帝曹丕***纳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之决定,实在是一个遗祸千秋的决定。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原本灿烂的中华文明急速衰退,让内迁的胡人部族有机可乘,将中华文明带入覆灭边缘的至暗时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小贱贱
剃发易服。
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其统治,摧毁汉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颁布“剃发令”。第二年,再次下令:“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但汉族人民不答应,这不仅是不符合汉族审美习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型和服饰代表了汉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它包含华夏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智慧、规则、道德、信仰等等,保留汉族的衣冠和服饰,就是捍卫华夏文明。
以常熟为例,满清限三日之内,军民人等一律剃发,改服满式衣帽,才准归降。百姓非常愤怒,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难道剃了光头在家做和尚不成”?所以决定以死抗争,决不剃发。战至九月,方在清兵屠戮下剃发当顺民。
当时很多地方都不同意剃发易服,惨遭屠城,可以说清朝统治者在这件事上留下了一笔笔血债。
《文明的失落与复兴——汉民族服饰消亡简史》总结得很对:清廷以剃发、易服作为屈服、效忠清廷的奴隶标签,而蓄发、保衣冠则成为***捍卫民族文化千秋祖业和坚守民族大义的象征。
“剃发易服”直接导致了汉族传承两千多年的衣冠服饰文化的断绝,到如今汉服也只是小众爱好,而从满人旗装改良的旗袍却成了中国衣冠的代表。
瓜分奥斯曼
1916年5月16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搏杀,然而这并没有耽误那些老牌殖民者对土地的贪婪。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已经在这天协商好如何瓜分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帝国,即使战争的前景还不算明显。
事实上这帮人早在1915年的11月就开始秘密谈判,因为草案是由英国中东问题专家马克·赛克斯和法国外交官弗朗索瓦·皮科拟定,这个秘密协议又被称为赛克斯-皮科协定。在谈判桌几番博弈之后,他们总算达成了共识。
在这个秘密协定中,法国、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各自获得大片殖民领土,并且将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区分成AB两部分,A区将纳入法国势力范围,B区自然归属英国。大致就是下面地图的样子。
咱们都知道大英帝国祖传的搅屎神功,这个协议既然有英国人草拟自然也不会例外,话说那个赛克斯的老兄也许不是故意冒坏,只是习惯性的玩一出常规操作而已。
协议中第一个大坑就是完全违背了英国承诺***人的侯赛因-马克马洪协定,本来他们答应***人只要站出来起义,干挺土耳其的残暴统治就能获得独立。独立后的国家划分就按照侯赛因-马克马洪协定执行。现在协约国直接把奥斯曼帝国给瓜分的一干二净,连口汤都不给***兄弟留。
其次协议对各国势力区域的划分绝对包藏祸心,不止没有按照民族、教派、文化分割,反而精心的调整那些区域的人口成分。虽然最后这个协议因为俄国十月革命后曝光,加上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而没有完全实现,但其恐怖的后果至今无法消除。
由于时间差的缘故,在***人获悉这个协定的时候英法势力范围的雏形已经奠定,法国势力范围中孕育出叙利亚和黎巴嫩两个国家,而英国的势力范围则弄出了一个伊拉克。
伊拉克境内什叶派占50%,逊尼派占30%,库尔德人占20%,这种人口比例能和平共处才怪,到今天依然打得不可开交。而叙利亚则正好相反,逊尼派占50%,其他各种教派占其他50%,连******都有,现在也打得没完没了。
五代时的后晋高祖石敬瑭,在整个后唐时代都是有勇有谋,算的上是一代名将。但是后来勾结契丹灭后唐,建立后晋,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晚节不保。石敬瑭为了获得契丹的支持,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
45岁的石敬瑭去给34岁的耶律德光当儿子,那也没什么,他高兴就好。但是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在之后几百年都坑坏了中原百姓,真的算是遗祸千秋。
石敬瑭从小喜欢读兵法,后来成为了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骁勇善战,深得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赏识。在跟随李嗣源作战中,屡次救李嗣源于危难之中。
李存勖称帝后,治国无能,地方发生叛乱,派李嗣源前往镇压。结果李嗣源手下也发生哗变,但李嗣源虽然受李存勖猜忌,但他并无二心,此时并无反心。石敬瑭为李嗣源分析政治形势,力劝李嗣源造反,最后帮助李嗣源登上帝位。
石敬瑭对李嗣源一直忠心耿耿,两人感情深厚。李嗣源去世时,石敬瑭悲痛不已。
李嗣源的儿子李丛厚继位,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发动兵变,杀向洛阳,并让石敬瑭去商议军国大事。石敬瑭在去洛阳的路上遇到从洛阳逃出的李丛厚,双方发生矛盾。石敬瑭杀光李丛厚手下,抓了李丛厚去洛阳向李从珂请功。
李从珂继位后,并没有因为石敬瑭的功劳信任他,反而想方设法的削弱石敬瑭的势力,最后逼反石敬瑭。
石敬瑭造反,但实力不够,就***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石敬瑭的手下大将,后来的后汉高祖都看不下去,劝谏石敬瑭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但是石敬瑭一意孤行,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从此中原北部的天然屏障没有了,直接导致黄河以北、以东地区的北方土地几乎无险可守,为后来四百余年间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后来周世宗柴荣有能力,也有抗击契丹收回十六州的想法,但是英年早逝,失去了一次可能。
历史纷繁妖娆,多少英雄豪杰归于尘土,多少王侯将相隐于尘埃,这期间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我们已无法单独的去做出评价,而正向蝴蝶效应那样,有些事情的决定确实为后世带来了深重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列举几个。
东汉时期大量胡人内迁——五胡乱华
东汉末年,由于朝纲不振,致使群雄四起,天下纷争不断,中央集权受到极大的影响。在加之当时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草原游牧地区气温骤降,游牧民族及当时被称为胡人,就被迫的南迁至内地中原之地,而由于当时的东汉***整级即可为各地方势力纷纷,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的统治。
而后经历了三国这一特殊的分裂时期,晋朝一统天下,然而,晋朝实行的政策是将大量的权力交由同族手中,这也就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当时晋朝统治者对于统治区胡人的剥削。
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史称“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和经济架构,一般认为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延续到鲜卑魏建立。对五胡乱华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历来有争议。
它是晋朝历史上重要的现象,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大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种灭族。
割让幽云十六州——靖康之耻
幽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辽太宗为父,石敬瑭为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感受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kaoxuetang.com/post/15115.html发布于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