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旺

京沪二线高铁详细站点图 国内线路

小旺 06-10 29
京沪二线高铁详细站点图 国内线路摘要: 京沪高铁二线途经城市?京沪高速铁路二线,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的第二纵,京沪高铁通道的组成部分,北京至上海的第二条高铁线路,又称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简称京沪高铁二线。规划线路...

京沪高铁二线途经城市

京沪高速铁路二线,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的第二纵,京沪高铁通道的组成部分,北京上海的第二条高铁线路,又称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简称京沪高铁二线。

规划线路:北京-天津—滨州-东营-潍坊临沂—新沂—宿迁淮安扬州-泰州-南通-上海

京沪二线和京沪高铁路线什么不同

京沪二线高铁在未来不会逐渐取代现有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高度速铁路是我国现在平均运行速度最快及效益最好的线路!目前还承担着京福铁路北京~蚌埠段的角色,运力已接近饱和!沿线有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天津及北京六城GDP过万亿,是我国典型的高铁"黄金"线路之一!沿线有京津、德州济南徐州、蚌埠、南京及上海等重要铁路枢纽站!

京沪二线高铁详细站点图 国内线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京沪高铁350km/h的复兴列车

京沪二线是为了缓解目前京沪高铁运输压力而在其东部规划的又一京沪间高铁通道!

根据规划二线北段天津~沧州~东营/滨州~潍坊段为与环渤海高铁共用线,京津利用既有京津城铁!潍坊以南主要经临沂~新沂~沭阳~淮安~高邮~泰州~泰兴~南通(与北沿江高铁共线)~沪通铁路至上海。显然二线区位经济优势明显弱于一线!

京沪二线高铁详细站点图 国内线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京沪一二线对比图

京沪高铁和京沪二线都是从北京到上海的高铁线路,共同组成国家“八横八纵”高铁网络规划的第二纵——京沪通道。那么,这两条高铁有什么不同呢?

京沪二线高铁详细站点图 国内线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京沪高铁和京沪二线示意图)

经过对***析,我觉得主要有4点不同。

这里所说的不同,不是指起点和终点的城市不同,而是指始发站终点站不同。

京沪高铁的两端的站点为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北京南站,北京市最重要的高铁站,从北京南下的高速列车基本都是从这里发出;虹桥站,上海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京沪高铁二线却没有选择这两个车站,那它选择了哪里呢?

从目前的规划看,京沪二线是从北京站引出。

北京站在二环以里,为北京最接近核心区域的火车站,离天安门、故宫都非常近,曾经是北京最重要的站点,只是随着高铁的建设,逐渐没落。京沪二线选择选择北京站,不仅方便东北的旅客到此换乘,还能为北京站争来更多的南方来的旅客,提升北京站的地位和作用。

京沪二线与京沪高铁路线有四大不同:一、定位和作用不同。京沪是主线,二线是分流线。二、建设标准不同。京沪是我国以至未未全世界最高标准的轮轨高铁(高速磁悬浮、真空管均不是轮轨高铁),实际设计时速达到了380km;而二线标准较低,最高为设计时速350km,部分设计时速为250km,少数(如沪通铁路)更只是设计时速200km的客货共线。三、线路走向及辐射范围不同。京沪在西,途经沿线主要省会、大中城市等经济核心地带;二线在东,除补充京沪运能外,主要是方便山东半岛、苏北与长三角之间的往来。四、效益不同。未来京沪年客流将达近2亿人次,而二线年客流充其量能达0.5亿人次!

京沪二线又称京沪东线,是一条对京沪高铁的补充,只会起到相互补充运力,造福更多地区,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京沪高铁的设计标准统一,速度快,运力大,各个站点客流量大,并且列车站点密集。而目前京沪二线乘客,以前出行要先奔波到京沪高铁的站点才能出发,现在只需要自己所在城市乘车就好,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并分流了京沪高铁的客流。

京沪二线基本上和京沪高铁平行而建,由多段铁路连接而成,设计标准不统一,有时速200km的,也有250km的,也有350km的,因此京沪二线更多的是分流和补充京沪高铁。

京沪二线更多的意义在于给沿线乘客北上或者南下提供更多的选择,可以就近乘车,不需要再长途奔波,这样更符合祖国建设的需求。

京沪二线从南到北经过了京津冀城市圈、环渤海经济圈、山东腹地、苏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对于拉动周边城镇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并且京沪二线把东部各个海岸港口连接起来,对与外界的贸易往来更加便利。

所以京沪二线的建设对内对外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京沪高铁互相补充,对建设国内高铁时代全面来临特别重要。

目前京沪二线已经开建,作为“十三五”重点项目,相信很快就可以惠及每一个周边人们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ikaoxuetang.com/post/10998.html发布于 06-10

阅读
分享